上周末(11月4号、5号),经过漫长的半年左右的准备,以及痛苦的4个小时实务考试,终于结束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。回头看看,实在不算容易,对自己的意志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幸好,我坚持下来了。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怎么样,但是对于我来说,这段经历同样宝贵。下面就记下来,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。
缘起
去年因为工作的原因,申请过专利,于是和公司找的专利代理人接触过一段时间,了解了专利代理行业的事情。正好我老婆还在公司的时候也和他接触过,而且他还想找一个合伙人和他一起做南京的案子,于是邀请我老婆合伙做这行。并且,他还跟我讲过专利代理行业有一个执业证,可以挂靠挣钱。这么好的事,干嘛不做,而且考试是我的长项,多项因素影响下,我在2016年的时候,就准备17年考一个试试,这是我2017年的目标之一。
基本介绍
考试介绍
专利代理人资格证考试是每年一次(基本上在11月份左右考),每次考3门,专利法,相关法,实务。
其中专利法100道选择题,150分;相关法100道选择题,100分;实务2-4道主观题,150分。
分数线:专利法+相关法,加起来150分;实务90分。
每年11月份左右考试。
全国通过率大概有10%多一些。看着不多,其实有接近一半的人弃考,所以实际通过率在25%左右。再除去一些没好好准备的,所以认真准备一下的话,通过率应该不算低。
报名资格
只有理工科专业毕业才可以报名,原因是国知局认为专利和技术相关性很强,所以必须理工科背景的人才能做。文科的盆友,可惜了。
备考经过
开始的时候还和几个同事商量好,准备一起备考。只是后面有的说太忙不准备考了,有的虽然买了书报了名,但是并没有花时间看书,所以只剩我一个人痛苦的啃题目。
根据我的记录,今年花在备考的时间总共也就130个小时(包括考试时间、研究资料时间),平均下来每天也就1个小时,所以花的时间并不算太长。
从6月12号开始复习,只学到了7月7号,两个多月时间,基本上都没看。之后直到9月18号又重新开始,一直到11月初考完。
一直到十一长假之前,我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专利法和相关法上面。进入10月份(也就是距离考试只有1个月的时间),开始看实务方面的内容。实务就像是公务员考试里的“申论”一样,要写很长的内容。并且,实务考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点,就像是语文阅读分析的加强版,的确有点挑战人。
复习方法
专利法和相关法,买了一套书,就是经典的备考书,考点+真题类型的。主要的精力都在专利法上,开始的时候听了一些培训的音频(就是何越峰老师的),然后花了不少时间把专利法的书从头到尾啃了一遍,有了大体的感觉了。相关法内容比较简单,我听从网上的建议,直接刷题,刷了几遍也就差不多了。
实务是重点和难点,刚开始都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,连题目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知道。后来连续听了两个培训音频,《4小时通过专利代理人实务考试》(是的,我被名字吸引住了),后面又听了一下祁建伟老师的音频,发现其实实务也没那么难,都是套路,把套路掌握了就差不多了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把从12年至今的真题都做了一遍,然后把模板背的不说是滚瓜烂熟也差不多了。
考试当天
2017年的考试真是有点坑爹,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,而是广大考生的心声。只有相关法还算按照套路来,其他两门都比较坑。专利法,考了好多题以前不怎么考的PCT国际专利申请(复习的时候还想着这块内容不太会,准备好好梳理一遍的,结果没梳理,哭);实务,考了一个模板、书里都没怎么提到的修改说明书,之前背的什么无效模板、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模板,统统都没用。所以刚开始直接跳过了这一题,把其他题目都做完了再回头来看。幸好题目里面给了两个示例的说明书,真是太好了,我就把要修改的说明书和示例说明书一点一点的对比,哪个地方不一样就写上去,最后再加上一点新颖性创造性的问题,居然让我回答的有模有样,嗨,就这样吧。
现在
专利法、相关法的参考答案已经出来了,广大考生反应激烈,纷纷在国知局的网站上提出自己对参考答案的意见。不过我没有提意见,也没有对答案。一个原因是太多的题目都是蒙的,现在都记不清答案了;还有一个就是,反正已经考完了,我对不对答案对最后的成绩都没有影响。就安心等待成绩出来吧。我已经在研究下一个目标了:注册电气工程师。
-
Previous
AI论文笔记:Realtime Multi-Person 2D Pose Estimation using Part Affinity Fields -
Next
《登天的感觉-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》读后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