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一个特点
佛祖说: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这句话听着简单,真正理解和践行却不容易。
我逐渐发现自己的一个特点:喜欢稳定,害怕变化和不确定。这个特点左右了很多我的决策。
比如,在现在这家公司里实习,是我能够自我改变的一个高峰,但是之后,我就一直躺在这个“舒适区”,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好好的找工作,看一下其他的机会。之后也有一些想法,但很少有真正实践的,所以在现在这家公司里一直工作了5年多,已经算是蛮长的了。
再比如,我的生活习惯,是喜欢熟悉,安逸的环境,喜欢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,开车离不开导航,养成一个习惯之后就路径依赖,如果有改变就很不适应,会有无名火。到了陌生环境,会各种不适应,因为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了,自己的习惯不能持续下去了。
我还喜欢在心理上依靠别人。小时候依靠母亲,长大后生活山依靠老婆,工作上依靠上司,觉得有了这样的人,我就有了“定海神针”,就不会如丧家之犬了。在公司里做事的时候,也喜欢路径依赖,熟悉的环境,熟悉的人,会让我有一种安心感。如果人员经常变动,项目经常变动,我就会觉得不稳定,不安全。
客观来说,这个特点并非全无是处,这至少让我有动力去追求,去维护这样的环境。但是,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总有一天我们需要面对这一点。最近经历的一些变动,让我的这个特点带给我很大的折磨,没有安全感,像是掉入了时刻变化的海洋,急流,暗礁都可能在前方,而我的脚下连一根木板都没有。
书的内容
这个时候,我想,我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了。我有一个习惯,就是尽量从好的方面看待自己所经历的事情,把它看成我进步和成长的机会。于是,我想起来以前的一本书,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。
这是一本很短的书,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我以前也翻看了一点。但是,身临其境的时候看这本书,感受的深刻的。其实它只是讲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,这也是豆瓣对这本书评价两极化的原因:一部分人觉得完全是炒作起来的,毫无价值;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它讲了一个值得一生去思考和实践的道理。我是站在后一方的。
故事很简单,两只小老鼠,嗅嗅和匆匆,以及两个小矮人,哼哼和唧唧,在迷宫里四处搜寻,寻找能够饱肚的奶酪。一天,他们找到一大堆美味的奶酪,非常开心。哼哼和唧唧干脆住在了奶酪旁边,并举办了派对,while嗅嗅和匆匆每天仍然穿着跑鞋跑过来,问问奶酪之后再开始享受。一天天过去,突然有一天,奶酪完全没了。这个时候,他们四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:嗅嗅和匆匆立马把脖子上的跑鞋拿下来穿上,嗅嗅用鼻子闻闻迷宫,然后匆匆开始立马行动,去寻找新的奶酪去了。哼哼和唧唧则不愿意面对这一现实,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应该享受奶酪,怨天尤人。然而奶酪消失的现实却不会改变。在煎熬的过程中,唧唧终于决定面对现实,行动起来,他找出长时间不用的跑鞋,向迷宫里跑去。在寻找新的奶酪的过程中,他回想自己之前的心理,明白了许多道理,知道了自己被追求稳定蒙蔽的双眼。他也学会了如何激励自己:想象自己找到了一大堆奶酪,越细致越好。他还学会了嘲笑自己,在这个过程中,他终于学会了面对和享受变化和不确定,并终于和嗅嗅匆匆会合。
看完了故事,我感觉它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:如何学会面对变化?
(带干货的)励志书容易对我产生效果,就像是这本书;或者说我是一个容易被感染和影响的人。里面很多的内容,帮助我改变了想法:
- 超越恐惧,就会感到轻松自在
- 在发现奶酪之前,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,这会让我找到新的奶酪
- 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,你应会知道,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
-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,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
- 。。。
我准备做的事
当然,改变自己是很难的,然而没有动作一定不会改变。我的这个心态可能不会以下改变,但我准备做一个计划,从生活习惯上让自己习惯改变。在生活习惯上,经常刻意给自己一些变化,让自己不再遵循已经习惯的习惯。比如,开车的时候不打开导航,就靠自己看;在工作和生活中,独自做一些事情,“就当其他人都死了”。
希望一段时间之后,会有一些改变。